水稻鱼虾共生绿色模式逐步形成
【摘要】:
本报讯(见习记者 郜阳)“民以食为天,五谷稻为先。”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稻米培育方式——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悄然兴起。前昨两日,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在上海海洋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79家企业,在这里展开了稻渔种养模式和“渔米”品质的大比拼。
“水稻与鱼、虾、蟹、鳖、蛙等水产动物共生共作的这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正在全国逐步形成。除了稻田生产的鱼、虾、蟹等水产品外,甚至稻米也更安全有机,更受消费者的青睐,这些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正在不断扩大,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又添了一道保障。”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刘其根说。
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已在不少省份得到大面积推广。本届论坛上,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还对外公布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根据这项规范,稻鲤、稻蟹、稻虾、稻鳖、稻鳅种养模式都有了行业标准。
今年,一斤“高科技含量”的“渔米”,其市场价格在20元上下,比普通大米贵了4至5倍,相比去年价格略有上涨。老百姓要想以平价购买“科技”绿色米,还需要等一段时间。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为了保障米、水产品都有更好的品质,尤其防控水产品的病害,种植户会减少养殖密度,放弃片面追求产量。因而提升了‘渔米’和水产品的价格。”刘其根分析,在这种模式下,鱼、虾、蟹为水稻除草、除虫、松土,水稻为鱼提供生长的小气候、饲料,可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完全符合现代农业所提出的高效、生态等要求。
“我们将建立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规范,以推动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刘其根表示。
关键词: